900家互联网医院现身国内,互联网医疗的春天已来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广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疗下,慢性病患者受益几何?互联网医疗何时面向首诊患者开放?互联网医疗安全如何保障?也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慢性病管理“互联网化”
今年10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透露了一组最新的数字:目前,中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的地级市2.4万余家医疗机构,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
互联网医疗推广过程中,慢性病患者将如何受益?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例,仁济医院南院互联网门诊第一批开放了包括心内科的高血压门诊、老年科的冠心病门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过敏性鼻炎门诊、儿科的儿童哮喘门诊等7个专病门诊,出诊医师全部由仁济医院临床业务骨干医师担任。
药品配送方面,当患者在互联网门诊医生问诊后,医生会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可以直接在线完成支付并选择药品配送到家。所有配送到家的药品均由仁济医院南院药房配出,免费快递到患者家中,药品价格与线下医院门诊配药收费标准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互联网门诊就医患者需要提供2个月内线下医院相关门诊看病的病历资料,才能在互联网门诊成功预约挂号。
业内人士认为,复诊患者占比高、外地患者就医成本高,这两项关键指标促使医院急需利用互联网提高复诊效率。互联网复诊一方面能方便患者,降低患者成本;另一方面能为新患者、尤其是疑难重症患者留出更多就医机会和时间,提升优质医疗的可及性。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其中,一半慢性病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艾瑞咨询于7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45.6%的受访者,对互联网医疗的主要诉求是偶发性小病如感冒、咳嗽等;41.6%是慢病管理。该机构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线上问诊―线下服药”的模式更适合小病和慢病治疗。
国家医保局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门诊慢特病患者在线上复诊续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优先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将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
互联网医疗首诊何时放开?
互联网医疗何时对首诊患者开通,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点之一。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下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不得对首诊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这也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以来的行业红线。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
不过,时隔不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开展互联网医疗,各地要坚守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底线,在开展任何试验探索时,不得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的有关规定。这意味着“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规定在接下来的探索中仍然是红线。
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尚未成熟,放开首诊具有一定风险,同时在实际问诊过程中即便互联网医疗想要进行首诊也会受到限制。一旦实行首诊制,为保障用户的健康和权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执行细则也要尽快出台。
互联网医疗纠纷找谁“算账”
互联网医疗一改传统医疗模式,开拓出医疗卫生事业崭新而又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伴随而生的信息安全问题,也给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带来隐患。
记者注意到,平安好医生联合平安产险推出了业内首款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安诊无忧”,全方位保障在线诊疗的就诊理赔,让“无接触”、“跨空间”、“响应快”的互联网就诊理赔有了坚实保障,用户通过APP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即可快速获得理赔反馈,推动着平安好医生服务进一步升级。
据了解,平安好医生为每个用户提供全程医疗保障,范围覆盖用户问诊前、问诊中及诊后购药的整个流程,每位用户最高可享保额100万元,这也是业内最高的单笔保障金额。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公室主任卢清君认为,推进医疗健康技术要素市场化,需要平衡好鼓励创新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关系。
对此,卢清君也建议,一方面,机器学习、自然语言识别等新技术不断更新,推动智慧医疗科技不断突破;另一方面,个人隐私权和数据成果产权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尚待细化,数据授权使用管理细则尚待完善,数据质量、数据规模、数据维度及数据治理策略等方面尚待专业化。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邢灿
■编辑:杜汶昊